辐射避难所的布局核心在于空间利用率与功能分区的平衡。每层18格空间需优先安排两个三联大房间和一个双联中房间,搭配单格电梯形成基础模块。电力、净水、餐厅等生产设施应集中布置在中上层,确保资源高效采集;训练室建议置于中间楼层便于人员调配;宿舍和仓库可放置于下层减少干扰。三联合并的房间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,还能降低升级成本,同时减少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。
电力供应是避难所运转的基础,需优先保障且分布均匀。建议将第一层设为电力专用层,后续每两层规划一种资源生产区。相同类型房间相邻布置可形成管理闭环,例如将水处理厂与餐厅相邻,电厂与训练室靠近。电梯数量需严格控制,每层仅需一个纵向电梯即可满足需求,过多电梯会占用宝贵空间且增加电力负担。特殊功能房间如医院、实验室应独立分区,避免与生产区交叉。
高力量属性居民适合安排在发电厂,高感知属性分配至水处理厂,敏捷属性优先服务于餐厅。训练室应集中设置力量、耐力等关键属性培养设施,便于居民快速提升战斗与生存能力。住宅区要保持适度规模,两个三联宿舍即可满足基本需求,过度扩建会导致资源浪费。广播站等人口增长设施后期效用有限,可适时拆除腾出空间。
入口处布置高等级武装人员,配备最强武器应对入侵。灾难应对关键在于快速响应,生产区需常备机动人员随时支援。仓库等非关键区域可放任灾难自然消退,但要注意隔离火源与虫害传播路径。探索废土的居民应重点培养耐力属性,配合治疗针与抗辐射药物延长外出时长。宠物系统能显著提升资源收集效率,合理分配可优化整体运营节奏。
初期以基础生存设施为主,中后期逐步向专业化分区过渡。相同房间合并升级的优先级高于新建房间,满员运作比分散配置更高效。神秘人事件需要快速定位处理,可获得大量瓶盖用于布局改良。血缘关系管理要注意避免近亲繁殖,新生居民属性受父母遗传影响显著。最终形成的布局应兼顾生产效率、防御能力与扩展弹性,为避难所长期发展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