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航艇作为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具备持续作战能力的舰载机单位,其安全性保障需从生产、搭载、编队配置及战术协同多维度入手。首先需明确护航艇的核心定位是针对性克制战机兵种,因此在生产线解锁阶段就必须确保技术蓝图完整且资源充足,优先研发如蜂巢守卫者、CV-T800脉冲等高强度型号,这些护航艇凭借鱼雷系统或能量伤害特性,能在对空或对舰场景中显著降低战损率。生产完成后需通过装甲系统升级强化生存能力,例如为鳐-装甲护航艇加装隐身涂层,可提升15%导弹闪避与25%鱼雷闪避,弥补其护甲偏低的缺陷。
搭载环节的安全性依赖于航母或载机型舰船的合理配置。护航艇本身属于护卫舰以下的一级作战舰,虽具备巡航速度快、火力突出等优势,但单独作战极易因护甲薄弱被集火击毁。建议将其编入721舰载型或太阳鲸航母编队,利用大型舰船的防御矩阵分散伤害,同时通过载机平台的战后修复功能快速补充战损。搭载数量需根据舰队规模动态调整,中小型舰队以2-3艘为宜,大型舰队可扩充至5艘以上,但需避免过度占用指挥值影响主力舰配置。
战术层面的安全性提升需结合战场环境与敌方舰种特性。面对以战机为主的敌方编队时,可优先派出CV-T800脉冲或星云脉冲等能量型护航艇,其快速锁定与高额对空伤害能有效清扫空中单位;若敌方以大型舰船为主,则切换至蜂巢守卫者或列维9号等重型鱼雷艇,通过优先攻击战巡的特性实现针对性打击。战斗中需严格监控护航艇的血量状态,当战巡等抗伤单位损失过半时立即撤退,避免核心载具被摧毁导致护航艇暴露在火力网中。
最后需通过舰队协同与资源管理巩固安全性。护航艇的持续作战能力高度依赖工程舰的后勤支援,建议在基地中保留至少一艘诺玛支援型工程舰,确保战时能快速修复受损单位。资源分配上需平衡护航艇生产与主力舰升级的投入比例,优先保障其武器调校满级(如鳐护航艇的三门火炮系统调校后每分钟伤害可达4500),同时定期备份舰队数据以防突发状况导致配置丢失。在未知星域探索时,应利用小行星带或空间站遮蔽体降低遭遇伏击的概率,确保护航艇始终处于可控作战半径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