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舰编队的核心在于合理分配指挥值与舰船定位。一支舰队最多可容纳300指挥值的舰船,升级至九级基地后可提升至400。舰船位置分为前排、中排和后排,敌方会优先攻击前排,因此需根据舰船蓝图中的定位自动分配站位。创建舰队时建议自定义命名,既可便于管理,也能在PVP中起到战术迷惑作用。编队完成后需关注舰队详细属性,包括火力、舰船构成、移动速度等关键指标。
战巡和航母等高指挥值舰船通常不直接编入主力舰队,而是通过增援功能突破指挥值限制。需注意增援会改变舰队航行模式,曲速航行中的舰队若被增援将转为普通航行。高速侦查舰可先行抵达目标位置,再通过增援指令快速调动工程舰,大幅缩短部署时间。计划圈机制允许舰队到达后直接曲速跃迁,利用高速舰提前部署能显著提升战术灵活性。
舰船搭配需综合考虑强度、定位与站位。完整编队应包含输出、防御、修复、防空和载机五种定位的舰船,并根据敌方舰载机数量调整防空配置。前排优先部署防御型舰船吸收伤害,中后排配置高火力单位。若敌方特定舰船威胁较大,可针对性选择克制其主武器战斗序列的舰船。例如红宝石级能有效克制斗牛级驱逐舰,需搭配FG300型装甲护卫舰提供保护。
采矿效率优化需结合工程船与运输舰混编。前期工程船仓储容量有限时,与721运输舰混编可提升资源收集效率。采矿平台能节省计划圈占用并提供10%-30%的采集加成,但仅限本同盟成员使用。矿区连接机制中,前哨站连接资源点后迁移基地可激活对接收益,但会终止采集功能,需根据资源储备情况权衡选择。
战术层面需重视移动速度对舰队部署的影响。舰队整体速度由最慢舰船决定,高速护卫舰(800+)与慢速战巡(250)混编会严重制约机动性。建议将舰队分为主力队与高速输出队,前者侧重攻防平衡,后者专注侧翼包夹。包夹战术能无视敌方前排防御直接攻击中后排单位,但需确保输出队速度优势以避免被主力拦截。维修舰在后期战斗中效果有限,建议仅在对抗NPC或低级城防时编入舰队。